四川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会首席专家张红宇: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资料图】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是什么......围绕这些热点问题,四川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会首席专家、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原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19日,由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四川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会主办,四川友联食品集团承办的“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主题报告会拉开帷幕。四川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会特邀顾问、专家、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会员、四川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会会员等200多位嘉宾现场参会。
在本次主题报告会上,张红宇发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主题演讲。他从“农业强国的全球共性”、“农业强国的国情根基”、“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农业强国建设的努力方向”等四个方面作了精彩的论述,报告会现场参会嘉宾掌声不断。
全球农业强国可分为两大类
在谈到“农业强国的全球共性”时,张红宇表示,全球农业强国可归纳于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农业资源禀赋丰裕,人少地多,以机械装备替代劳动力,强调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表现的强势农业模式,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一类是农业资源禀赋相对稀缺,人多地少,以技术、资本替代土地,强调土地和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表现的强势农业模式,荷兰、以色列、日本就属于典型的集约型精细化农业强国。
张红宇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需要遵循全球农业强国成长的一般规律,应着眼于我国农业自然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内在要求。
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型
对于中国“农业强国的国情根基”是什么,张红宇表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势复杂,气候、物种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土地、水资源分布不均,加上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耕文化传承不同,农业资源禀赋丰富多元成为我国农业最显著的特征。
另外,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是我国农业大国底色,普通农户数量约2.3亿,在农业经营主体中占比95%以上。这要求我们在强国农业建设过程中高度关注,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张红宇指出, 多元化成为我国区别于全球规模化、精细化两大农业模式的第三种模式选择。我国建设农业强国,要依据自己的国情农情,有自己的选择,走自己的道路,努力成为全球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型的成功范例。
坚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
针对“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张红宇表示,首先要保障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坚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要求和以我为主的粮食安全观。 对此,必须聚焦资源、科技、人才三大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链供给链韧性。
其次要坚持把增加农业从业者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能为从业者带来平均利润率水平以上收入的农业,很难被认为是农业 强国。
第三要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充分体现农业多元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
第四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既是理念,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永恒的主题。通过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绿色发展。
第五要提升中国农业的全球竞争力,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尽快将中粮、中化、北大荒等培育成超大型涉农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粮商、大贸易商,不断凸现大国地位。
塑造典型样板,鼓励农业大省率先发展
在谈到“农业强国建设的努力方向”时,张红宇表示,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把握基本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瞄准“十五五”、2035年和2050年三个重要时间节点,有所作为。
要强化思想认识,把农业强国建设目标与保生存、保安全、保发展紧密结合,设定不同发展阶段的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补齐短板,逐步将转型中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农业强国。
另外,农业强国的核心定位是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最大限度满足城乡居民的多元化食物需求。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坚持因地制宜多种模式,不搞齐步走。
最后,张红宇强调,建设农业强国是典型的国家行动。基于中国不同区域农业资源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程度,应鼓励山东、河南,黑龙江、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经济大省或农业大省率先发展,在农业强省建设中先行一步,探索成功经验,引领农业强国建设方向。(叶心愉整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