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社教育家”(ID:jyjzzwx)
什么是好的评估?杨斌副校长认为好的评估一定是鼓励院校办出特色,而不该导致千校一面,或一张大表单让“少数高兴大多愁”。
清华经管学院管理学教授、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组织行为与领导力、商业伦理、非市场策略、高等教育管理等。
(相关资料图)
杨斌于1987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先后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管理学博士学位。开发并主讲清华大学精品课《领导与团队》、《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讲授《管理思维》、《思维、决断与领导力》、《文化、伦理与领导》、《危机管理》、《管理学概论》等MBA/EMBA课程,多次获颁教学奖励。作为团队成员,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
杨斌教授现任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
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是第三方对不同院校的专业学位项目教育质量的评价反馈,是院校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一面镜子。 在评估结果中,最受关注的是结果中的等级(相比“排名”,“等级”的表述更温和合理),但更需要通过对评估报告多维度的深究,挖掘汲取促进专业发展的营养。
比如,同一所院校,如果某种专业学位类别和比较接近的学科,在相近时期中所得到的评估结果不一致,会反映出什么问题?两种评估,都有师资指标,同样考察教师队伍,对于学科、学术创新型的博士项目的人才培养,与专业学位、应用型、职业导向的专业硕士或专业博士的人才培养,在侧重点、聚焦点上会有什么不同?同样是呈现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有代表性的校友表现,究竟怎样的选择与组合,才真正称得上与项目定位相吻合?这些校友的成就是否反映了项目教育给予他们的本领增值?学科优势如何才能转化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专业学位项目的发展又能以怎样的方式反哺贡献学科建设?这反映出大学与专业学位项目举办院系间关系的协调问题。要知道世界著名大学并非都有一流的专业学位,好大学也绝非在所有专业学位教育类别上都均力投入,其中既有院校的主动战略选择,也受到院校历史传统、学科沿革及所处区域等的影响。
好的评估一定是鼓励院校办出特色,而不该导致千校一面,或一张大表单让“少数高兴大多愁”。要尽可能从多维度来呈现,多一些“文无第一”“各有千秋”的表达,并重视给予不同院校的办学特色与创新进展以更有细节的阐释。
某个院校的某个项目评估的进步很大,是他们主动做对了什么?有哪些专业学位项目超越了所在院校的固有声誉,靠的是什么?尽管教育的成效需要假以时日才能更公允地评价,但专业学位项目学习年限短,呼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更迅速,因此评估的频度比起院校或者学科的评价更高一些,也有其合理性。
中国是个大国,专业学位项目大可鼓励面向具体的几大区域,比如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因此,就某个区域中的院校列出评价的小一号的表单,是很有价值的鼓励,有助于希望就近求学的非全日制项目申请者进行参考。
对专业学位教育项目而言,最自然而然的评价,是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是否得到社会和单位的认可,并形成了对招生(包括延聘师资、资源获取、伙伴合作等)滚雪球式的正反馈。因此,第三方评估重要而有效的观测指标是申请的踊跃与录取的难度、毕业后的职位与发展前景。
但因为目前中国社会对攻读学位仍处于极高的需求热潮中,大部分专业学位项目都不愁招满,此时,好的评估应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深度信息,帮助申请者真正从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持续贡献力的角度来选择深造,真正从社会和产业真实的需求中理解自己深造的价值,而不是单为学位去考研读博。让人更理性清醒做专业学位申请选择的评估,才是负责任的评估。
对拿到评估结果的院校来说,为什么自己学校中有的专业学位办得好,有的却没有达到预期,除了促进查摆问题整改提高外,在进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是否有必要开办每一个专业学位类别?是否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评估结果仅是参考,却是一个周期性地提示院校进行战略布局严肃思考的契机。如果院校做到这样,才是最令评估服务提供者欣慰的。
国家在新发展阶段对于专业学位教育给予了很大力度的战略部署,带有倾斜性的政策支持,《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在大方向指引下,我们更要把教育评价弄对,把“什么才是好的专业学位教育”评价弄对,才能形成一种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导向,让更大规模开办起来的专业硕士、专业博士教育源源不断培养出大批复兴大业所急需的实践创新性人才、高层次专业人才。
作者:杨斌
本文授权转载自“光明社教育家”(ID:jyjzzwx)
“光明社教育家”是《光明日报》旗下《教育家》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因思考而不同”为办刊特色,努力助推教育家成长。
文章仅作分享,不代表一读EDU观点和立场。
相关阅读
广州大学原党委书记屈哨兵:我不赞成一味用各种客观标准评价教育,包括分数
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评价改革探索与创新
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南方科技大学基于“三大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推行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广东工业大学有这些好做法!
不搞“非升即走”?如何设计科学的高校教师聘任与评价制度(附《全球高校人事制度专题研究报告》)
教育部张卓玉:从国家近年的密集政策来看,未来教育评价有这几大趋势……
黄达人: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特点及思考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刘振天:高校教育评价改革重在减负增效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一读EDU”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一读EDU”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文章不错,分享给更多人吧
标签: